思政课离“水源地”最近,专业课离“责任田”最近,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形成协同效应,共育时代新人。这是4月3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在学术报告厅举办的首届“守责任之田,育时代新人”课程思政主题育人活动所形成的共识。活动分为“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交流和“课程思政”主旨报告两部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会峰副教授、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青教赛国赛一等奖指导团队李京东与孙玉芹教授,学院院长崔照忠、教务处处长郭兴华、五系二部负责人及40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赵晓田老师主持。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一场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门课教学之中的学院首届“守责任之田,育时代新人”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如期举办,10位专家和35位教师组成评委团,《公共艺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内科护理》《口腔颌面外科学》等11位“课程思政”改革先行者先后上台展示了他们的教改成果,他们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等环节进行了说课,并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围绕专业建设的育人目标,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和提炼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介绍了他们如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和设想,并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和理论功底。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护理系崔敏和口腔系杨敏两位老师拔得头筹,获一等奖;医学基础部钟丹丹、助产系贾珍珍、公共基础部张杨、医学基础部许婷婷获二等奖;助产系王钰、医学技术系王杰、药学韩盼盼、医学基础部孔丽娜、医学技术系王玉玲获三等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就是解决好方向和动力问题。为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达成育人共识、理清“课程思政”行动路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会峰副教授先是对比赛做了精彩点评。随后作了题为《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旨报告。他认为,本次比赛老师们的现场呈现各具特点、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教师对“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潜心研究。他建议,对于诸如《公共艺术》等本身思政元素蕴含丰富的课程应该重点是在“提上去”上再下功夫,将思政育人提高到更高层次;而自然科学属性较强的专业课重点是在将思政元素“找出来”上再下功夫。同时,他对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和“三全育人”等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随后,张教授就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了详细的解析,讲座最后,张会峰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关于对思政教师提出的六方面要求和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进行解析,从而提出新时代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改革创新思路。张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言之有物,引人深思,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崔照忠院长围绕课程育人提出建议,他指出,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要重视三“度”:角度,即专业课从哪些角度融入思政元素;强度,如何详略得当体现思政元素;频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融入。教学方法上要三“重”:重“无中生有”、重“形影不离”、重“水乳交融”,做到“润物细无声”。
最后,教务处处长郭兴华从感谢、感受和建议三个方面作总结发言。“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决赛,是学院“课程思政”工作阶段性成果的交流展示会,也是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的再动员会和观摩培训会。郭兴华希望各位参赛教师能把自己在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有效做法和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与更多教师分享,形成示范效应,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把每一门课程都建设成为传播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渠道。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而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抓“拔节孕穗”,守“责任之田”,育“时代新人”,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本次活动促进了全体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深入思考,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增强育人效果等方面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为我院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奠定基础。(公共基础部 护理系 口腔系 教务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