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为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赴新加坡实习就业的16名同学举行座谈会,院长崔照忠、副院长王长智参加会议。崔照忠祝贺同学们经过层层选拔,被新加坡跨国公司录用,希望同学们出国以后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把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密切结合,弘扬工匠精神,铸就精彩人生。这是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招收的首批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他们入校就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按照《悉尼协议》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实施OBE教育,在校期间突出了英语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技能训练。
作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最年轻的系部,医学技术系成立于2015年。三年来,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医学技术系抓住机遇,迈上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一年一个台阶,目前已有来自省内外的近2000名在校生,今年迎来首届毕业生。
以参赛为杠杆撬动规范化建设
2015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合并,成立医学技术系。
当时形势逼人,系主任董玉泉这样总结,“要学生没学生,要老师没老师”:全系只有百余名学生,学生少的专业只有2名,只有十几位老师,没有教学和科研机构”。
新建系部,百事待举,如何走向规范化?以董玉泉为系主任的医学技术系确定了“以赛促建”的工作思路。2015年4月报名参加山东省首届影像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大赛,根据参赛项目进行教学和训练,首次参赛就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后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荣获近60项荣誉。“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全系教职工在教学、教研、管理、学习等方面有了方向,还促进了实验室建设,真正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效果,最终实现了以赛促建。”董玉泉进一步向记者举例介绍,“一开始我们不知道该建哪些实验室,通过参加比赛,建成了电子电工实训室、DR实训室、CT实训室、超声工作站,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对外技术培训的需要。今年又新建了虚拟仿真实训室。”
与教学、实训室建设同时展开的,还有教职工的规范管理。在制度建设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在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中,从不考虑私利。更为重要的是,以规范化制度鼓励教师的工作创新,给年轻人以发展空间,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真正工作有业绩的教师,获得精神和名誉的奖励,进而激发工作和学习热情。“新建系有效运行就是做到工作有人负责、任务有人承担、结果有人考核、问题有人问责。”董玉泉说,“规范和公平的管理制度,不仅推动了全系的各项工作,更是加速了年轻教师的成长。‘80后’陈涛、尹学磊等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骨干。”
以人才外引和内培突破发展“瓶颈”
建系伊始,“办什么样的医学技术系”摆在了全系教职员工的面前。“我们认识到,新建系部发展需要准确的发展定位、科学的办学思想、符合实际的发展计划,”系主任董玉泉认识清晰。
集中学院领导、全系教师和专家的智慧,医学技术系确立了三大任务: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办学的根本使命;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和院系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工学结合、校企行合作”是办学的必由之路。未来,要把医学技术系建设成为“学科具有持续竞争力,专业特色鲜明和比较优势明显,毕业生抢手受尊重”的朝阳系部。
如何迅速取得突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领导班子认为,人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医学技术系确立了外部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内部培养优秀教师打造师资队伍的策略,同时将人才外引和内培紧密结合院系现有的专业建设需要。
副教授窦迪就是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最近几年新引进人才的代表,她原来是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检验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到系里后,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带动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飞速发展。该专业的同学多次在全省检验技能竞赛和全国检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4月,在第三届“泽众杯”山东省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中,有两名同学荣获个人综合二等奖并获团体二等奖;2018年6月,在第五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人卫杯”检验技能竞赛中,一名同学荣获个人综合一等奖,两名同学荣获个人综合二等奖,团体荣获二等奖。目前,医学技术系前后共引进了7名高素质人才。
在全系的师资队伍中,各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占了一半。“我们提倡‘专业教师临床化、临床医生教师化’,就是系里的教师定期到医院临床一线顶岗锻炼,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任教的医师,系里定期组织教学培训,让他们熟练开展教学工作。”
“我们系的老师不容易,因为专业多、课程多、老师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有老师主动发挥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每位老师一学期至少上三门课,像窦迪,她这学期有生化检验、实验室管理、检验仪器三门课。”提起系里的老师,董玉泉也有说不完的话,“陈涛,原本只是病理老师,但由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的需要,主动去学习了影像解剖学、核医学以及影像诊断学……”
目前,全系共有专业教师19人,其中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5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4%。从职称结构看,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占比23%;中级职称5人,占比38.5%;初级职称5人,占比38.5%,已形成一支以年轻学者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的师资队伍。
以行业要求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建系伊始,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摆在全系教职工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好就业”,董玉泉带着老师们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调研。
“深入就业市场和企事业单位,我们了解到就业市场对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我们的学生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学生相比的缺点和优势……我们认识到,学生培养必须面向行业需求、专业建设必须与产业对接、学生实习必须与就业对接,学生培养模式必须改革创新。”董玉泉说。
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医学技术系依托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深厚的医学优势,确立了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掌握医学知识和实验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建系伊始只有2个学生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学生400多人,已成为全院的特色专业之一。他们创新实施了“1+1+1”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成为适合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1+1+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第一学年,在学院内进行公共基础、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医院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认识实习,做到“教中学、学中做、 做中学”,让学生们尽早接触、认识、融入临床工作岗位;第三学年,安排学生们到各实习医院进行为期6—8个月的跟岗实习,实现了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实施的“321”人才培养计划,主要突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培养。“3”是指在第1、2、3学期,以学校教学为主,完成校内课程的学习和实训;“2”是指第4、5学期,以企业教学为主,完成企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并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后期订单”式的专项能力培训; “1”是指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综合职业素质。
因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医院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检查及诊断工作、地市级医院及医疗科研单位医学影像技术检查工作以及从事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专业技术工作,为此,推出了“校内→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实习医院”能力递进与拓展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第二年在医院完成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见习,每周保证一半时间授课,一半时间在临床一线实践锻炼;第三年完全顶岗实习。
董玉泉这样总结医学技术系学生培养模式的优势:“无论是哪种培养模式,都要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和临床思维的形成,确保就业后迅速适应岗位角色;有利于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以及工作的迅速开展。”
经过多渠道努力,医学技术系首届毕业生就业实现了“开门红”——学生还没出校门就被用人单位抢空,就业率达到100%,对口率在96%以上,还有15名学生考取知名大学本科。
未来,医学技术系将秉承“博学善导,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勤学苦练、求精求准”的学风,全系师生立足于已有的成绩,继往开来,为建设一个独具特色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医学技术系而努力!(宣传统战处 、医学技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