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潍坊卫恩医院向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发来感谢信,对以林恬同志为代表的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驰援武汉疫情防控一线予以高度赞扬,称赞他们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生动阐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为保护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林恬,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2级19班毕业生,现任潍坊卫恩医院呼吸内科护士,于2月2日随山东医疗队驰援武汉,今年23岁的林恬也是那批次山东驰援武汉医疗队中最小的成员。早在医院开动员大会的时候她就毫不犹豫的报名了,“当时我并没有考虑目前在武汉市汉阳医院呼吸危重症三科新冠肺炎病房工作多,就是觉得如果自己也能够为武汉人民做点什么是一种荣誉。没想到最后医院能够派我过去,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不仅是能尽自己的一份力,而且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她说,在这之前自己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当被选派到驰援武汉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长大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恬个子不高,给人感觉非常有亲和力。林恬的母亲起初对女儿的想法心存疑虑,面对母亲的反对,她并没有打消自己的想法,最终在父亲的支持下他说服了母亲。

(右二为林恬)
到达武汉后,林恬被安排在武汉市汉阳医院呼吸危重症三科新冠肺炎病房工作,她向我们透露出那段时间在医院工作的点点滴滴。
首先,需要穿防护服才能进隔离区和污染区,带乳胶手套,再穿一套连体拉链防护服,再带手套套好袖口,外面再穿一层隔离的蓝色手术衣,如果手术衣不够,就用一次性雨衣。其次,要戴两层到三层口罩,一个是N95口罩,再加一个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还要带3层帽子,一层为蓝色帽子,套上防护服的帽子,再要戴一层帽子……还要戴一个密封防护的眼罩,勒紧,再套两层鞋套。其实鞋套很缺,多数情况下是绑上黄色塑料垃圾袋,但是袋子太大,捆扎起来看起来很笨,走起来沙沙的响。穿上层层防护服,第一感觉就是闷热,呼吸不通畅,约半小时后才慢慢适应,然后就浑身冒汗,能明显感觉到下巴的汗滴在脖子上。穿隔离服达到的效果是,人的每一寸皮肤都和外界“零接触”,全部密封,进入隔离区要穿着这样的衣服坚持4-6个小时,其间不能喝水和上厕所,穿着防护服不敢走快,不然一旦眼镜起雾,工作便无法进行。有的医护人员出现呕吐现象,还要强忍着咽下去,他们的衣服是不能碰的。由于条件所限,一天只能分到一套防护服,一旦进了病区,大小便甚至女孩子的生理期等都得靠尿不湿来解决。就是防护服充足,按照院感防控标准穿脱一次也要半个小时,时间也不允许。此外,为了节省防护服,大家就选择不吃饭。因为防护服完全密封,医护人员在上班时经常会缺氧,心率达到120-130次/分。“如果下午上班,大家中午就不吃饭。”林恬说。

医护人员戴眼镜的多,两层镜子,加上勒的紧,水蒸气在眼前就是模糊的,这种条件和眼神儿,再加上三层手套,全靠平时练就的护理穿刺和留置针本领:他们戏称绝对有把握的“盲打”。
林恬说,有那么多的病人需要送药,打针,吸痰,换吊瓶,需要观察监护仪,需要调整呼吸机面罩。这一套衣服动起来很费力气,双脚上的塑料袋上面扎的紧紧的,可下面稀里哗啦拖泥带水,走路很不利索。忙起来,喘不动气,严重缺氧,就像离开水的鱼,在口罩里面把嘴巴张开拼命地喘。而处理完这些,有片刻的闲暇,可以靠着墙站一站,稍微休息一下,那就是她们这条鱼,又重新被放回到水里。
林恬在武汉的工作环境要求之严、工作强度难度之大绝非普通人可以想象,愈是艰难险阻,愈显担当作为。而今,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已凯旋而归,在山东驰援湖北的医疗救助队中,有数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毕业学子,他们深入湖北抗议一线,与病魔作战,不畏艰险,大医精诚,用生命托付生命,全力救治患者,坚决不辱使命,取得了患者“零死亡”,医疗“零差错”,患者“零投诉”,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出色战绩,圆满完成了援助任务。他们与林恬一样,用自己的专业所学,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天职。她们就是我们眼中最可爱的白衣天使,是最美的逆行者,她们上展现出的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可贵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宣传部)